你好,欢迎光临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网! 站内搜索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17日在西南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 2010-05-25 浏览次数: 186

      多媒体时代刷新了对文学创作及研究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更好发展,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编辑部和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重庆出版社协办的"媒介转换中的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17日在西南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85名代表齐聚我校,共同研讨了媒介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5月15日早上8点30分,大会开幕式在西南大学桂园多功能会议厅举行,《外国文学》副主编姜红博士主持。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祝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致欢迎词,对大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开幕式之后,《外国文学》编辑部副主编马海良教授主持了大会主题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炳钧教授、北京大学郝田虎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王晓群教授、西南大学刘立辉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王炳钧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媒介与文学之关系》,他深入梳理了媒介的发展演变历史,并深入探讨了单一或多媒介对于文学产生的影响。郝田虎博士的发言题目是《手稿媒介与英国文学研究》,认为手稿媒介和手稿研究对于英国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晓群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新媒体技术语境下的美国电视剧创作与批评》,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电视剧创作的关系,探讨了美国当下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新动向。刘立辉教授做了题为《英国十七世纪诗歌的巴罗克视觉化特征》的主题发言,认为英国十七世纪诗歌有强烈的视觉意识,在色彩修饰、空间修饰等方面表现出一些较为鲜明的巴罗克视觉特征,并遵守抒情化的巴罗克视觉修辞目的。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0余篇,主要从"媒介理论与文学研究","媒介转换中的文学与身体、感知、交往","文字与图像、影视、网络"和"媒介与‘再现'、建构"等四个议题出发,分成6个小组,进行了卓有意义和成效的探讨。5月16日下午,各小组主持人进行了大会总结发言,并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王炳钧教授主持了相关讨论。在集中讨论阶段,与会专家就怎么看待与界定"媒介"以及与"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和交流。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各抒己见,彼此回应,把该次会议的自由讨论环节推向了新的高潮。大会最后阶段,《外国文学》编辑部副主编马海良教授和本校外国语学院院副院长晏奎教授分别进行了大会总结。

      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媒介概念得到进一步梳理,媒介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明晰,新的学术信息得到进一步传播。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文字媒介不会失势,文学性也不会因多媒介的闯入而发生改变,因而不应过分焦虑新媒介的闯入。我校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与或听取了大会的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受益匪浅。

(王江、巴河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