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12月19—20日
地点:华中师范大学
会议名称:美国非裔文学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题:“美国非裔小说”、“美国非裔诗歌与戏剧”、“美国非裔女性写作”、“美国非裔文学译介与研究在中国”
主要内容: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美国富布莱特项目中心共同主办的“美国非裔文学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2月19—20日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约100位美国非裔文学专家和学者围绕“美国非裔小说”、“美国非裔诗歌与戏剧”、“美国非裔女性写作”、“美国非裔文学译介与研究在中国”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大家就美国非裔文学的诸多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认真研讨,把中国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会第一天上午是开幕式和主题发言。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党 委副书记吴晋生教授致开幕词,代表学校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肯定了外国语学院与《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的学术合作,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在美国非裔文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成绩。新任美国驻武汉总领事苏黛娜女士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维友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聂 珍钊教授和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密西西比河谷州立大学英语系主任郑建青教授分别致辞。
随 后的主题发言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书记、《外国文学评论》主编陆建德研究员和郑建清教授主持。陆建德先生、美国迪拉德大学杰出教授杰瑞·沃德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程锡麟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史蒂文·特雷西教授和浙江大学谭惠娟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陆建德先生在发言中指出,林纾对《汤姆 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体现了作者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关照,因此突出了其中的黑奴反抗精神,而弱化其基督教说教。沃德教授在题为《美国非裔文学研究:文学史的责任》的发言中提出,历史能够为美国非裔传统的承转提供更清晰的视角,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决定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目的到底是对艺术作品的超然研究,还是对美 国非裔在特定历史语境中丰富多样表达的探寻。程锡麟教授与会议代表分享了他对中国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他肯定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但指出中国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存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的不平衡性。特雷西教授在发言中揭示了传统美国非裔音乐与美国非裔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文学中的表现。谭惠娟教授的发言 主要针对理查德·赖特的作品,她分析了赖特作品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因素,同时指出该作家作品具有诸如自我意识、超自然的荒原等现代主义成分,认为赖特是一位不自觉的现代主义作家。
大会第一天下午是小组发言和讨论。第1组“美国非裔小说(I)”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赫尔曼·比弗斯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周静琼教授主持,陈光兴、李萌羽、胡天赋等代表就美国非裔小说中的“少数族裔文学的困境”、“黑人自我意识的存在”、“主体性建构”等话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第2组“美国非裔诗歌与戏剧”由北京联合大学黄宗英教授和西北师范大学张生庭教授主持。李怡、刘中伟、姜文泉等代表就“理查德·赖特俳句的美学焦点:禅”、“索妮娅·桑切斯诗歌中黑人女性形象”、“奥古斯特在《栅栏》中的文化民族主义视角”等话题展开了探讨。第3组“美国非裔女性写作(I)”由特雷西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陈红教授主持。陈尧、程静、赵莉华等代表就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生理异常、黑人个体、家庭与社区间的关系、双重全知叙述者等话题进行了发言。第4组“美国非裔小说(II)”由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和南京邮电大学王玉括教授主持。张鑫、王玉括、赵永健等代表对美国非裔小说的“黑人性”、迷失主题、及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生命力等话题进行了讨论。第5组“美国非裔女性写作(II)”由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兰斯顿·休斯评论”主编瓦莱丽·巴布教授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朱小琳教授主持。杨鸿雁、方红、黄芙蓉等代表就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中的替罪羊形象、身体记忆、女性与自然等话题进行了探讨。第6组“美国非裔文学综合研究”由长江大学习传进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克东教授主持。习传进、杜志卿、郑澈等代表就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新走向、《宠儿》及艾丽丝·沃克在中国的研究等话题作了发言。
12月19日晚,大会组委会在桂苑宾馆多功能厅举办了诗歌朗诵会。会议代表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奉献了颇具特色的诗歌朗诵和歌舞节目,马萨诸塞大学史蒂文·特雷西教授用口琴表演的布鲁斯音乐和诗歌朗诵惊艳全场。
大 会第二天上午是大会主题发言和闭幕式。主题发言由沃德教授和程锡麟教授主持。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州立大学英语系主任郑建清教授主要分析了理查德·赖特俳句与中国古诗、日本俳句和禅宗的联系;美国佐治亚大学巴布教授在题为《后种族时代的美国非裔作家》的发言中指出,美国已经进入一个后种族时代的说法值得争议, 她认为,21世 纪为学者提供了一个通过研究现代作家的洞见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机会。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的发言以美国黑人女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的诗作《赞美这一天》为例,论述了她诗歌中的历史书写,认为历史意识是她进行历史书写的诗学动力,日常生活则是历史书写的策略,并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她诗 歌中历史书写的政治意图。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比弗斯教授的发言主要探讨了拉尔夫·艾里森的《隐形人》中调停的修辞,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教授的发言则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研究了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向苍天呼吁》。
会议闭幕式由张维友教授主持。闭幕式的前半段是小组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黄宗英、苏晖、比弗斯、陈红、朱小琳、刘克东等分别代表六个小组在大会上作了汇报。这一环节之后,大会秘书长罗良功教授致闭幕辞,张维友教授宣布大会闭幕,本次学术研讨会完美地落下帷幕。